宿北大战是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,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(两军会师合并后称华东野战军)在陈毅、粟裕等直接指挥下,于宿迁县城以北、新安镇以南的马陵山区,进行的一场规模空前的运动歼灭战。宿北大战是华东战局的转折点。
2018年5月,马陵山红色文化教育园开始扩建。新建的宿北大战浮雕墙在陈毅雕像的背后,以宿北大战“前指”为核心,展现了军民前赴后继、不怕牺牲的战争场景,战史长廊在宿北大战纪念碑亭的西北面,以图片、文字形式,介绍宿北大战的战前形势、战役过程等情况,革命先辈名录墙以图片、文字形式,选介了在革命斗争年代为党组织、革命武装、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15位新沂儿女。马陵山红色文化教育园成为徐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江苏省红色廉政文化旅游专线、新沂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和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。
为了贯彻毛泽东关于“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”的战略方针,1946年9月19日,华中分局和苏皖边区政府机关主动撤出淮阴;9月21日,华中军分区机关及华中野战军主动放弃淮安。国民党军占领“两淮”后,蒋介石为了“结束苏北战局”,命令整编第六十九师、十一师分别向新安镇和沭阳县进犯,企图切断苏北与山东解放区的联系。
以陈毅、粟裕为首的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前线指挥部(简称“前指”),根据敌人分路出击、应援不便而向新安镇进犯之敌又较为突出、孤立的形势,决定以第一、二、九3个纵队加第七、八两个师共24个团的优势兵力把敌整编第六十九师歼灭在宿迁县城以北、新安镇以南的马陵山区。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,至12月19日全歼敌人。宿北大战共歼敌整编第六十九师等部21534人,中将师长戴之奇毙命,中将副师长饶少伟、少将参谋长张东彝等被俘。
为了缅怀在宿北大战中献身的革命烈士,1996年春,在三仙洞南约200米处的峰山山头上,建成宿北大战纪念碑亭和陈毅雕像。每逢“五四”“七一”等节日,人们成群结队来到宿北大战纪念碑亭和陈毅雕像前,缅怀先烈。
宿北大战前沿指挥所旧址——三仙洞,在㟃峿山五华顶东南侧的山崖下,为元朝人工开凿的山洞。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中的“三仙”篇,对此洞有详细描述。1946年12月16日至12月19日凌晨2时,陈毅等在此洞前指挥作战。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此立碑一座,上刻“宿北大战 前沿指挥所旧址 ”文字。
from:微信公众号 “ 江苏公共文化云 ”
没有回复内容